top of page
社規師學員和社區要做什麼
角色和任務
【擴大民眾參與】
磨練溝通的
態度˙方法˙技術
【促進專業與常民合作,
發展跨域通才的集體實踐】
專業:
概念性、系統性 的 現代知識技術
常民:
集體經驗、生活智慧、內在情感
【追求社區的空間哲學】
習慣˙態度的承續轉化
藝術˙創新的群體展現
擴大民眾參與的技術
【故事效應】
大朋友 + 小朋友
把畫在圖上的想法
通通整理在白板上
以說故事的方式
分享地方生活經驗及甘苦談
觸動集體記憶
【感官知覺】
空間尺度與格局
的細部討論
透過身體感官
共同體驗、共識決定
【空間劇本】
基地現場模擬使用活動
共同討論空間配置、
調整方案
發掘具改善潛力
的空間細部
【傳統知識】
部落照護的需求
結合老人關懷、兒童課輔
以及社區生態觀光的願景
從泰雅飲食文化討論中開展
社規師的工具箱
【跨界合作】
藝術家的手藝
+ 居民的心
引進尊重社區
的空間專業者
山林部落協助平地社區
跨社區分享
共同的歷史記憶
【在地生活經驗】
集體踏勘
基地調查
【議題工作會】
空間資源盤點
日常生活議題探究
問題解決對策創發
【口述+模型】
居民參與
_探究歷史地景
【居民操作工作模】
沒有設計圖
的
空間生產過程
bottom of page